刘父与刘母生有1子3女,刘大哥与张大姐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与父母同住,父母原盖有房屋2间,婚后夫妻二人又新盖了6间。公婆相继过世后,房屋由夫妻二人及子女共同居住。2010年该房屋拆迁,拆迁补偿款、安置房由夫妻二人所有。刘大哥过世后,刘家姐妹三人认为涉案房屋的拆迁补偿款及安置房屋属于刘父与刘母的夫妻共同财产,姐妹三人应有继承份额,遂将张大姐诉至法院,要求继承家产。
面对强势的姑姐,张大姐只能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以维护自身权益,北京银雷律师事务所王秋霞律师接受了她的委托。
遗产继承案
是否能扭转为析产继承案
在详细了解了涉案房产的性质、面积和拆迁补偿情况后,王秋霞律师发现,如果按照遗产继承案,房屋的拆迁补偿和安置房,都要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分割,委托人能分到的份额有限。如果按照析产继承来应诉,那对方能分割的份额将大大减少。
因此,她主张这不是单纯的遗产继承案件,涉案拆迁房屋并不全是被继承人的房产,其中还有委托人后建的房屋,这就涉及到分家析产。为了保护委托人的权益不受损,她要将遗产继承扭转为析产、继承案。
该案中哪些是遗产?哪些是个人财产?法官只看证据。如果不能证明,那就只能按照法定遗产继承份额分割。但是,建房都发生在80年代,那时候农村并没有银行转账的习惯,大家都是现金交易,就更没有银行流水证明了。且传统中国家庭中,没有分家的儿子儿媳与父母同住,财产也是互相混淆的,委托人也没有想到留下任何证据。缺乏直接证据,导致这6间房屋的举证非常困难。
缺乏直接证据
指导委托人搜集间接证据
王秋霞律师考虑再三,开始指导委托人寻找证人,因为年代久远,时间间隔太大,导致过程非常的繁琐和曲折。
她不厌其烦地一步一步教委托人如何取证,包括寻找当时建房、维护修缮房屋的人作证,以及寻找举证,举证当时老人的收入情况,是否足以支撑建房,还有委托人赡养老人和老人共同居住的事实和与老人共同生活的客观证据(病例,医疗支出)等等。还有按当时农村的生活习俗,老人都是随儿子共同居住,由儿子养老送终等等习俗证据,并找到了相关的证人证言作为证据……通过这一系列的间接证据证明,其中6间房的确是由委托人夫妻两出资新盖。
多方取证,扭转局势
案件取得压倒性胜利
在搜集和整理案件证人证言后,我方迅速应诉。庭上,对方认为8间房都是老人财产,我方主张其中6间房是由夫妻二人后建的。对方也提供了相关证人,王秋霞律师指出对方证人证言的漏洞并当庭一条一条反驳,最终法院没有采信对方的证人证言,并成功将对方主张的遗产继承案件认定为析产、继承纠纷案。
庭上,王秋霞律师抓证人证言,抓习俗,多方举证,在道德和情理上争取到法官的理解和认同,在我方直接证据材料极少的情况下,支持了我方的全部诉求,成功为委托人成功分割涉案房屋90%的份额,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本案获得了完满的解决,但回顾全案,有两个风险点值得我们关注。本案以遗产继承纠纷为由进行起诉,王秋霞律师如何将案件扭转为析产继承案,破解困局?只能通过举证涉案房产中的6套是由委托人夫妻二人出资建造。但是,涉案房产因为建设年代久远,缺乏直接证据,如何能成功举证?王秋霞律师却能在困局中找到突破口,也为委托人争取到了超出预期的结果。
在司法实践中,个案里的人情远比法理复杂。就像在这个案件中,如果因缺乏直接证据而无法证明涉案房产归属,那么对方就可以分得拆迁补偿利益。法理与情理的天平,又该向哪边倾斜呢?在每一个婚姻家事案件中,银雷律师执着于让法官从情理到法理的双重认同,以此实现委托人的诉求,保护委托人的权益。